□記者段偉朵通訊員肖利珍文張琮攝影
  閱讀提示|
  12日,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外科樓二樓大廳等候區坐滿了人,他們一臉焦急地守候著——住在大廳西側的醫院重症監護室(英文簡稱ICU)的親人們。門內是怎樣的情景?患者在ICU如何度過?記者進行採訪。
  【印象】圍在ICU門口不願離去,只為離親人更近
  “進去4天了,每天都等得很焦心。”來自嵩縣的張阿姨告訴記者,她母親剛做了腦瘤手術,目前住在重症監護室,由於不允許家屬陪護,張阿姨只能天天等在病房外。“即便進不去,也想獃在離母親最近的地方。”
  在河科大一附院的二樓像張阿姨這樣的家屬,還有許多,他們守護著親人最孱弱的時刻。那重症監護室內,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象?
  隨後,在ICU護士長的帶領下,記者按要求著裝後走進了ICU。
  “滴滴、滴滴……”ICU大廳里充斥著各種儀器發出的聲音,使得周圍環境平添了幾分緊張。與之前採訪過的急診ICU和兒科ICU相比,這裡顯然空間更大,收治了更多的危重患者。每位患者被各種搶救儀器包圍著、監測著他們的呼吸、心跳、血壓、體溫等各項生命指徵。
  “為了預防感染,家屬不能陪護,所以從病人住進ICU那一刻起,所有的治療需要依靠醫護人員,所有的生活護理也要依靠護士。”護士長焦瑞娟介紹說。
  【搶險】重大突發事故,ICU發揮巨大作用
  除了常規的術後監護,不管是車禍、火災還是地震、工傷等重大突發事件,ICU在搶救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  2013年,洛陽市某縣區工地上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,5名重傷員被集體轉進河科大一附院的重症監護室。
  “同時轉入這麼多的重傷員,對ICU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和考驗。”焦瑞娟回憶道,時刻監測傷員的傷情,為預防感染,每過1小時就要為每位患者換一次棉墊,同時又不能觸碰到其他傷口,治療和護理工作量巨大。“當時,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8小時滿負荷工作,可以說沒有一秒鐘是休息的,甚至沒有時間喝水和上廁所。”經過ICU全體醫護人員盡心儘力的救治,20餘天后,這5名傷員先後脫離了生命危險,順利轉入了普通病房。
  2012年年底,洛陽市嵩縣發生一起翻車事件,同樣又有一批傷情嚴重的傷員轉入了河科大一附院,其中,有位7歲的小姑娘病情最危重,意識處於昏迷狀態,已緊急轉入ICU。此時,女孩身邊唯一的親人、她父親在此次車禍中死亡。
  “女孩的父母離婚了,奶奶又聯繫不上,我們只能先搶救孩子。”焦瑞娟說,除了治療,全體護士也非常關心女孩的生活。全體護士自發為孩子備齊了杯子、碗筷、臉盆、換洗衣物等生活必需品,併為她購買了營養品。在ICU的30餘天里,護士們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,每次上班,總要帶一包小零食,或者拿個小玩具,因為大家心裡都記掛著這個沒有親人陪伴的小家伙。最後,當孩子的親媽媽來到醫院探望時,女孩居然指著值班護士呂聰聰對媽媽說:“你不是媽媽,這個才是媽媽!”
  “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病痛的救治,更是親人的愛,此時在孩子心目中,護士姐姐就是媽媽!”焦瑞娟告訴記者。
  【仁心】小伙失去雙眼,護士拉著手陪他適應黑暗
  在ICU里工作,幾乎每天都在與“死神”打交道,但醫護人員卻一個個都培養了耐心、細心、善良的性格,他們為患者治療,也替患者擔憂,甚至在受了委屈時,還能站在患者的立場上為他們著想。
  每年過年期間,醫院總會收治一些被鞭炮炸傷的患者。提起這些患者,焦瑞娟記憶最深的是一個17歲的小伙子小袁。“他的傷情太嚴重了,兩隻眼球全部被炸毀。”焦瑞娟說,當時小袁放的鞭炮沒響,他趴上去查看的瞬間,鞭炮爆炸,整張臉都被炸了。小袁轉到ICU後,臉上皮膚內都是沙子和鞭炮的碎屑,護士就用棉簽一點點慢慢地為他清理。小袁失去了雙眼,值班護士就握住他的手,給予他安慰和鼓勵。
  “小伙子在ICU的日子里,情緒非常穩定,病情恢復得也快,護士們都為這個花季男孩感到惋惜,盡最大的能力給他溫暖和支持。”焦瑞娟說,後來,男孩轉入普通病房,他的母親專程來到ICU再次向醫護人員道謝。
  對於ICU護士毛艷艷和李亞麗來說,前不久的一次值班可謂“驚險”。當天,ICU收治了一位50多歲的患者,意識處於譫妄狀態,且病情不允許使用鎮靜劑。為了治療,工作人員對這名患者做了保護性約束,但當李亞麗為其蓋被子時,卻被患者狠狠踢了一腳,前來幫忙的護士毛艷艷的胳膊上也被抓出了血道子。挨床住的患者看不下去了,指責那名患者,毛艷艷卻忍著疼痛解釋道:“他不是故意的,只是神志不清楚。”
  【辛苦】4個姑娘抬300多斤的患者,累並快樂著
  又是專科護理,又是基礎護理,又是心理護理,ICU的工作人員不累嗎?
  “累,肯定累,我們這裡近20個護士,大部分都是二十多歲,卻都患有腰痛病。”焦瑞娟說,腰痛是“職業病”,因為護士們需要幫患者翻身、拍背……全都是體力活。“曾經有個300多斤的患者因為鼾症住院,4個小姑娘就能輕鬆地將他抬起。”
  “不放棄,盡全力,是我們救治每一位瀕臨死亡患者的信念。”孫霞說,每當有患者被搶救回來時,他們就覺得所受的苦與累都是值得的。
  這也是河科大一附院ICU全體醫護人員內心最真實的想法。  (原標題:行走在搶救一線的白衣天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kqnkzjz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